破解困局 个人征信修复政策明年执行

内容摘要对于部分已归还贷款的违约者,征信记录“一朝失信,五年受限”的困境或将迎来改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透露,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于明年初执行。 破解逾期后长期受限困局 近年来,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部分个人发生了债务

对于部分已归还贷款的违约者,征信记录“一朝失信,五年受限”的困境或将迎来改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透露,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于明年初执行。

破解逾期后长期受限困局

近年来,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部分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在我国征信系统中,违约记录的存续期为5年。因此,尽管一些人在后续进行了全额偿还,但在征信系统中留下的违约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

“在当前的信贷环境下,一次非恶意逾期也可能被系统自动筛除,导致个体难以获得公平融资的机会。”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称。

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潘功胜透露,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这个政策信号一经释放便广受关注。“政策的出发点很积极,体现了‘金融为民’导向,也回应了金融消费者的诉求。”一位银行信用卡业务条线人士表示。

“政策的核心是从单纯的‘信用惩戒’向‘信用惩戒与修复并重’转变,体现出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修复机制为那些非恶意失信而且已积极改正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避免他们因一次失误而陷入“一朝失信,五年受限”的困境。

挤压非法征信修复黑灰空间

支持个人修复信用,有望起到“开正门,堵偏门”的效果。

正因为征信记录影响广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个人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旗号实施不法行为,不仅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还引发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泄露、买卖等风险。

“这类非法中介往往以收费删记录为诱饵,实则诈骗或诱导用户重复借贷,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扰乱征信秩序。”王蓬博说。

“除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安排、预计2026年开始实施的个人信用修复政策措施,不存在其他‘征信修复’的可能。社会上所有‘征信修复’都是骗局、是非法的,其真正目的在于骗取相关费用、盗取个人信息等。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机制的实施也不会向金融消费者收取费用。”董希淼表示。

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就已透露的政策信息看,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预计是“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适用对象预计需满足“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已归还贷款”等前置条件。

“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绝非简单地删除不良记录,它一定是一个有条件、有程序、有时限的过程。”董希淼表示,新政策可能要求借款人已结清所有欠款,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良好信用记录,其核心目标是教育和救济那些非恶意失信的群体。

据上证报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