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谁发明的(饺子原来是张仲景的发明,这个冬至的饺子有点特别)(馒头是谁发明的)

楚天都市报12月22日(记者张裕 通讯员梅来源)饺子+传统文化,是什么味道?22日下午,饺子的鲜美、文化的“香醇”,溢满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长江食堂。今天是我国农历24节气的冬至,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包饺子·承传统·倡文明”活动。该校党委书记向家文来到现场,和同学们一起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欢度冬至,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

准备馅料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冬至要吃饺子。可大家知道,饺子有多少年的历史吗?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向家文的提问,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向家文和同学们娓娓道来,饺子原名“娇耳”,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相传张仲景还乡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到老百姓衣不遮体,耳朵生疮,十分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起煮熟,剁碎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煮熟送给老百姓吃。老百姓吃过后,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这就是今天的饺子。所以在北方,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包饺子

“同学们,如今饺子是很普通的食品,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但我们没想到,它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刚才的故事里,饺子还包含着医圣张仲景医者仁心、救济苍生、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的情怀。所以饺子、冬至,以及我们中国农历24节气,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谭鑫说:“冬至,学院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了解节气内涵,弘扬传统文化,觉得很有意义。”

学生们包好的饺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陆先伟说:“今天冬至,同学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饺子,党委书记向家文还为同学们上的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香醇’。”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