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汉学家解读春节申遗成功:东方传统启发世界寻求团结

内容摘要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张东方)春节是万家灯火的温馨时刻,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会踏上归程。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奥地利汉学家、维也纳大学
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chinanews.com.cn/part/cns_public/154/videojs.css?v=2022"> 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chinanews.com.cn/part/cns_public/155/video_self.css?v=2022">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张东方)春节是万家灯火的温馨时刻,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会踏上归程。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奥地利汉学家、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奥方前院长李夏德(Richard Trappl)看来,春节的核心要义是团聚,是“在一起”,这样的精神内核支撑着它从古老的东方传统转变为启发世界团结的文化力量。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奥地利汉学家:春节团聚启发各国团结合作、相互理解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李夏德表示,春节让中西方互相了解彼此的传统,提醒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要更关注家人朋友。同时,也启发世界各国更加团结,避免误解,相互理解。

  李夏德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至50年前在中国求学时的经历。回忆起1998年在北京过春节的场景,他介绍到,自己当时陪同一位奥地利记者去了大钟寺。凌晨时分,他们录下了春节的钟声。“我们希望把这钟声传回奥地利,让奥地利人了解中国百姓是如何过春节的。”他说。

  在李夏德看来,春节的核心要义是团聚,每逢春节,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跨越千山万水,回到家人和朋友身边。这份对团聚的执着,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独特景观,也深深触动着他。他说:“春节也让我们思考是否跟家人、亲戚、朋友疏远了,提醒我们要更关注他们。”

  据他介绍,春节在奥地利广为人知。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招待会,还是维也纳孔子学院和当地中国游客协会等,每年都会举办系列活动,介绍春节风俗习惯,提供中国传统美食,进行极具中国特色的演出,让当地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国文化,也让双方能够在一起友好地沟通交流,春节已然成为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

  他表示,在当今文化充满多样性的世界,春节申遗成功,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中国与西方能更加了解彼此的传统,思考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新年,还是中国的传统春节,都让人们有机会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点燃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 李夏德说。他表示,春节所蕴含的“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也启发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民族弥合分歧、消除误解。

  “每到西方新年或者中国春节,这些特殊时刻都提醒我们应该‘在一起’。我想我们要团结起来,不应该分裂,必须避免误解,互相理解。同时,这也让我们思考该如何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未来。”李夏德说。(完)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