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理财” 如何做到“有度”?

张 敏

1月31日晚间,九安医疗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此举引发市场关注。

200亿元大手笔理财投资背后,九安医疗的底气何在?根据其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超17倍。

上市公司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有效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自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利息收入进行委托理财和证券投资,无可厚非。不过,额度过高、占总资产比例过大的理财,或收紧上市公司资金链,甚至影响其主营业务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九安医疗所处行业涉及IVD及家用医疗健康产品领域、互联网医疗领域。自2010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十年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不足1亿元,其中2013年、2015年、2017年出现亏损。

凭借出售防疫产品,2020年至2021年,九安医疗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9.1亿元;2022年,公司更是预计净利润超百亿元。然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以防疫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充满挑战,九安医疗如何加强主营业务、开拓新业务引发关注,而两者均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此外,据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九安医疗的总资产为226.33亿元。眼下拿出200亿元用于委托理财及证券投资,而非投资主营业务相关领域,是否合适?

事实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证券投资导致本金受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云南白药曾因炒股亏损十几亿元,拖累其2021年净利润下滑49%;创新药企基石药业以2.28亿港元认购理财产品导致账面浮亏等。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理财”应“投资有道,投资有度”。其一,应该在考虑主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不能偏离主航道和基本盘;其二,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如果上市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需要有专业的投资人才储备、科学的决策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其三,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尤其要控制好资金比例,确保即便投资亏损也不会引发公司资金链紧张、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整体业绩。

(责任编辑:关婧)

查看余下全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