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李力耘称端到端很容易方向错了:周期短见效快的 类似预制菜

内容摘要快科技10月21日消息,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发展有些年头,从一开始的高精地图,到而后的BEV鸟瞰,再到全国无图都能开,而当前最主流也是最火热的无外乎是 端到端 ,主流新势力甚至包括传统车企都在用。但端到端也不尽相同,近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

快科技10月21日消息,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发展有些年头,从一开始的高精地图,到而后的BEV鸟瞰,再到全国无图都能开,而当前最主流也是最火热的无外乎是 端到端 ,主流新势力甚至包括传统车企都在用。

但端到端也不尽相同,近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回答了其中不少细节。

小鹏李力耘称端到端很容易方向错了:周期短见效快的 类似预制菜

媒体提问:我们今天谈论的很多内容都关于端到端,但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厂商都还在研究怎么做无图城市 NOA、比拼开城数量,今年以来,端到端热度陡然升高,这个节奏是否超出你们的预期?

李力耘回答称:端到端其实很容易走错方向。

像我们之前提过,小鹏和华为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是正确的。然而有的厂商会有一些混淆,把一些小模型通过规则的连接看成是端到端,或者直接做一个车上的端到端模型,其实这些都会有问题。

例如,借助规则堆砌小模型来做端到端,会导致你仍然需要大量优秀的规则工程师;如果是在车上部署一个端到端模型,短期内可能见效很快,但是它长期的能力会受限于模型本身的大小。

李力耘同时还表示,在双Orin芯片上能够布置的模型大小是有物理极限的,这对于每家车企都是一样的,如果AI的基础架构和云端的数据飞轮只局限于双Orin能够承载的模型,显然是一个短视的行为,未来会遇到更多的瓶颈。

小鹏是更拔高地看这件事情,一定要先在云端有一个更强大的模型,无论是从模型的数量、参数的数量,还是数据量上,都要有几何级数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做车端模型的选型跟部署。

随后他还发布微博进一步做了说明:未来的自动驾驶竞争在云端,小鹏已经开始布局云端大模型,在云端实现强化训练后蒸馏到车上,极大提高了端到端的上限。

小鹏李力耘称端到端很容易方向错了:周期短见效快的 类似预制菜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