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释放三大积极信号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李春莲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统称“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李春莲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统称“新规”)。新规对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指标要求均有所提高,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遏制行业无序扩张。

11月份以来,光伏行业利好政策不断。除了上述新规落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光伏主产业链产品成本分析(2024年11月)》显示,组件最低价上涨,有利于行业盈利能力回升,释放了行业回暖的信号。

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调整部分光伏和电池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其中,涉及的光伏产品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减少“内卷式”出口。

随着政策端不断引导以及行业调整的推进,光伏供需格局正在逐步改善,劣质产能进一步出清,供给侧改革提速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

第一,光伏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

具体来看,新规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同时,对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项目的效率指标也有相应提升。上述规定有助于遏制行业的无序扩张,也增加了新进入者的难度,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第二,光伏行业供需错配形势逐步好转。

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导致供给侧同质化竞争严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关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行业整合加速,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新规还细化了光伏制造行业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产品性能、电耗、水耗等。如此一来,可以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这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利润率。

第三,行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底色愈发清晰。

在经历了几年的行业调整和磨底后,光伏行业有望启动“技术为本”的向上周期。新规规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技术创新。同时,鼓励光伏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参与绿色低碳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等。这意味着光伏行业不断筑牢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底色,跨界入局者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也很难再通过低价扰乱市场秩序。

砥砺前进,向阳而生。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具备先进产能且成本控制较好的优质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周期,实现业绩企稳回升。这些企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光伏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